近年来,泉州市科技局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计划和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着力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打好“专业对接+精细辅导+政策激励”组合拳,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市技术交易日益活跃,技术合同成交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62%,对比2020年的4.07亿元,实现两年翻一番以上。
一、建队伍搭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聚焦科技成果供给端与需求端匹配对接,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搭建专业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工作。一是建立技术经纪队伍。注重培育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引导当好供需信息收集“侦察兵”、校(院)企对接“联络员”、成果转移转化“经理人”,今年新培育省级技术转移机构5家,累计达32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依托泉州科技大市场、泉州人才发展集团等机构,举办5场初(中)级技术经纪人培训活动,新增技术经纪人300多名。二是建设线上对接平台。开发泉州网上技术市场平台,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和高校院所技术成果数据库,已精选发布科技成果577项、技术需求296项。三是常态开展对接活动。市、县科技部门与高校院所、企业联动,常态化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今年已举办泉州市产学研金对接大会、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科技成果推介会、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对接会等活动66场,有力促成一批科技成果项目对接。
二、优服务强辅导,提高认定登记质量。坚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导向,简化工作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全方位优化流程。面对疫情不利影响,第一时间推行“不见面”便利化措施,并结合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印发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指引》和全国技术合同管理与服务系统改版,及时完善梳理并发布《泉州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服务指南(2022年版)》,全面优化技术合同登记办理流程,压缩办事时限。二是全覆盖宣传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上门培训、线上培训等多种方式,深入各县(市、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巡回专题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业务培训10余场,培训600多人次。三是全流程跟踪服务。开展大院大所纵向科技项目集中辅导和认定登记活动周等活动,对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铁通电子、中科生物等4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精准辅导服务。全流程跟进指导南威、钧石能源等重点企业登记一批重大技术合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挖掘登记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38亿元。
三、推政策重引导,激励技术交易登记。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政策资金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既有力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又提高技术合同登记积极性。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面向市场搞研发,深入推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每项给予最高200万元经费资助,今年立项实施9项市级“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赋予高校院所和科技人才更大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自主权,允许提取70%以上的成果转化收益作为人才奖励。鼓励技术引进与输出,符合条件的技术交易,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可奖励300万元。推行科技创新券,鼓励企业向科研院所购买技术和科技创新服务,每家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二是做好政策引导。编发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优惠政策汇编并进行广泛宣传,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作为申报技术交易奖励、科技创新券、科技计划项目、技术转移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重要条件,提高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登记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在泉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登记一批符合技术合同登记要求的横向合作项目,推动全市企事业单位登记了科技计划项目类技术合同4000多万元。三是兑现奖补资金。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补政策,指导158家企业获得省级创新券补助523.5万元、7家单位获得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资金106.89万元;受理申请市级奖补资金近200万元;实行市级科技创新券申请兑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无纸化操作,已兑现第一批科技创新券资金133.5万元。